专家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常识?再生障碍性贫血又被简称为再障。本文主要讲的是后天获得性再障的相关常识。后天获得性再障指的是由多种原因引起或不明原因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骨髓衰竭)的一组综合病征,比如继发性再障。大量的临床和实验资料表明后天获得性再障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后天获得性再障的特点为:(1)全血细胞减少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如白细胞减少则病人易感染,出现发热;红细胞减少而见心悸、气短、乏力、头晕;血小板减少则见出血情况。(2)骨髓增生低下,造血组织减少,非造血组织增多。(3)无肝脾淋巴结肿大。(4)常用的抗贫血药治疗无效。
生活中哪些因素容易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常识?多数再障病人发病原因不明,部分病人显然是由于化学、物理或生物因素对骨髓的毒性作用引起,称为继发性再障。继发性再障主要以药物、化学毒物苯及其衍生物、电离辐射以及病毒感染为多。其中药物引起的再障中,最常见的是氯霉素(合霉素),安乃近和保泰松等解热镇痛药、抗肿瘤药、磺胺药(如复方新诺明)以及万古霉素和伏立康唑等抗生素等等药物也可能引起再障,甚至青霉素也可偶尔导致再障,虽然是罕见的。石油、汽油、油漆、塑料、染发剂中所含有的苯,易在骨髓中蓄积,与再障发生关系明确。农药如"666"、有机磷等亦可引起再障。各种电离辐射,如X线、γ射线、放射性核素达到一定剂量时均可导致再障。病毒性肝炎后期亦可发生再障,且往往比较严重。文献报道的原发性再障,虽指原因不明,实际上可能存在未被发现的致病因素。
专家告诉你: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率是多少?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常识?依据再障发病缓急、病情轻重及骨髓受损程度等情况,在临床上,再障分为急性再障和慢性再障。依其发病病因则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两种,一种被称为范可尼贫血(Fanconi anemia)的先天性再障占2.5%,多在10岁内发病,多数有家族史。后天获得性再障,原因不明者,称为原发性再障,约占70.3%,能查明原因者称为继发性再障,占16.9%。近年来继发性再障已有明显增加。再障在各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发病年龄高峰居20至25岁之间,在远东地区男性多于女性,中国北方多于南方。国内的发病率为10万分之7.4,其中慢性再障为10万分之6.0,急性再障为10万分之1.4。包括中国的亚洲居民(尤其是远东)的再障发病率远远高于欧美居民(包括亚裔人)。
再障的症状,再生障碍性贫血有哪些临床表现?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常识?不同类型的再障临床表现有差别,急性型再障,又称为重型再障Ⅰ型。起病急,进展迅速,常以出血和感染发热为首发症状。可见广泛而严重的皮肤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消化道出血、尿血、眼底出血,严重者可发生颅内出血。大多数病人可因感染而见持续性高热,其中以咽部感染、肺炎、肛周感染脓肿及由此导致的败血症为主。随着病程的进展,贫血进行性加重。此型病例病情严重,不经治疗死亡率高。
慢性型再障起病较慢,进展亦缓慢,常无确切的发病日期,多数病人因贫血、乏力、四肢经常出现瘀斑而就诊。一般无感染发热或仅有轻微的不规则低热。病程多在4年以上,甚至可长达10年之久。若治疗得当,坚持不懈,大多可治愈,但也有病人迁延多年不愈。少数病人可急性发作,病情急转直下,称为重型再障Ⅱ型,常与感染有关。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常识?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目前西医和中医都有自己一套比较成熟的治疗方法。西医的激素疗法等治疗技术见效快但是副作用和反复发作率也是非常显而易见的,而中医中药治疗可达根本且效果稳定但却对发展迅猛的急性病束手无策。专家给广大患者的建议是,选择一家专业的中西医结合医院是治疗再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