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障性贫血的发病因素?再障性贫血全称是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血液系统出现骨髓造血干细胞缺陷、造血微环境损伤以及免疫机制改变,并且最终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从而出现全血细胞减少的现象。那么这些导致再障性贫血的发病因素您了解吗?
再障性贫血的发病因素都有哪些?
目前比较公认的与后天获得性再障性贫血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药物及化学物质、电离辐射、病毒感染等。
1、药物及化学物质
是引起再障性贫血最常见的危险因素。药物诱发再障性贫血的真正发病率难以确定。药物与再障性贫血的关系报道最多的是氯霉素,其次是保泰松。
2、各种电离照射
x射线、r射线、放射性同位素进入细胞,影响有重要生物作用的大分子,破坏DNA和蛋白质,所有细胞都可能被电离辐射破坏。骨髓细胞中红细胞最为敏感,其次是粒细胞,再次为巨核细胞系。
3、病毒感染
各种类型的肝炎病毒,EB病毒,风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登革热病毒,流感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等,均有损害骨髓造血,引起再障性贫血或骨髓造血受抑的报道。再障性贫血的发病因素?想了解如何预防再障?点击咨询专家>>>
其中引起再障性贫血的药物又有哪些呢?
药物引起的再障性贫血,其中部分与剂量有关,而另一部分与剂量无关(一般剂量或小剂量即可引起再障性贫血)。
1、服用以下药物后发生再障性贫血的可能性与剂量有关。甲胺蝶呤、白消安、苯丁酸氮芥、柔红霉素等。
2、服用以下药物后发生再障性贫血的可能性与剂量无关。
(1)抗微生物药:氯霉素、有机砷、四环素、链霉素、两性霉素B等。
(2)止痛或抗风湿药:保泰松、美沙酮、阿司匹林等。
(3)抗甲状腺药:卡比马唑等
(4)抗惊厥药:苯妥英钠、三甲双酮等
(5)抗糖尿病药:甲苯磺丁脲等。
(6)镇静安定药:氯丙嗪、氯氮卓等
(7)抗疟药:阿的平、氯喹等
(8)其他药物:西咪替丁、四氯化碳、金盐等。
再障性贫血的发病因素?掌握并且对这些因素加以避免和防护,可以有助于再障性贫血的预防.当然由于再障性贫血的发病因素十分复杂,想要做到百分之百的预防也是不可能的,如果您一旦发现自己有再障性贫血的症状或者已诊断出再障,医生建议您尽早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千万不要拖延。目前对再障治疗最有效的是中西医结合疗法,医院不同具体的方法和疗效都有差异,患者选择要谨慎>>>点击咨询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