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学无止境,高质量的文献是血液领域医生自我学习和提升的重要窗口。为进一步推动我国血液病学科发展,百济聚焦临床需求,开设“血液学术月评”活动,每月邀请国内血液学专家汇聚一堂,解读当月血液领域核心杂志优秀文献,并进行精彩点评。本期会议由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刘朝霞教授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陈春燕教授担任主席,多位专家分别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治疗相关文献展开深度解读和探讨,内容整理如下。
如何治疗成人费城染色体阳性(Ph+)ALL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冯献启教授分享了成人Ph+ ALL的病例及治疗思考1。
冯献启教授
Ph+ ALL患者发病率随年龄升高而增加,在50岁以上ALL患者中占比超过50%。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引入之前,成人Ph+ ALL患者的预后普遍较差,TKI联合或不联合化疗的策略初步改善了患者生存,免疫疗法的应用则提高总生存(OS)率至80%。本文通过病例分享,讨论了“无化疗方案”时代基因检测和MRD检测的意义、临床面临的复发挑战以及未来停用TKI治疗的可能性等。
一例既往有结肠癌史的老年Ph+ ALL患者接受2周期TKI诱导治疗后获得完全分子学缓解(CMR),后行3周期贝林妥欧单抗巩固治疗,2个月后患者检查示轻度MRD阳性并选择参加临床试验。72个月后患者维持完全血液学缓解,IG/TR监测为阴性,BCR::ABL1检测示低水平MRD。
免疫球蛋白(IG)/T细胞受体(TR)阳性作为ALL患者的预后评估因素,与更短的无病生存期(DFS)相关,而BCR::ABL1 MRD检出灵敏度较IG/TR更优;临床治疗过程中,动态追踪MRD状态可能比单个时间点MRD数据更具预后价值。
精确的基因突变检测和MRD监测对Ph+ ALL患者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决策和预后评估具有指导意义,新型药物如贝林妥欧单抗、细胞疗法等则为复发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如何进一步优化治疗策略是临床未来探索的热点。此外,Ph+ ALL患者停用TKI或许可行,但需在详尽的分子学评估和医患之间的密切合作下进行。
专家讨论
临沂市人民医院张海燕教授
对于适合移植的无高危分子学突变的初诊Ph+ ALL患者而言,在移植前达到MRD-缓解可有效降低复发风险,提高生存率;而部分高危患者即使实现MRD-仍可能出现复发,此外还有一部分患者并不适合移植,此时除加强移植后复发的预防管理外,应用免疫疗法如贝林妥欧单抗巩固或维持治疗也可为患者带来持久深度的缓解,从而预防疾病复发。
Ph+ ALL治疗及疾病监测中的常见问题解答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焱教授:与Ph+ ALL诊断、预后评估、治疗方法及疾病监测有关的常见问题2。
王焱教授
传统化疗时代,Ph+ ALL患者5年总生存(OS)率不足20%,接受allo-HSCT的患者5年OS率可提升至36-40%。随着新型药物如TKI、双特异性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和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的问世,Ph+ ALL的治疗迎来了彻底改变。本综述深入探讨了Ph+ ALL领域的治疗突破和仍存在争议的常见问题。
靶向药物如TKI的迭代更新及免疫疗法的兴起使无化疗方案成为可能,临床试验显示,贝林妥欧单抗+TKI的无化疗方案可有效改善Ph+ ALL患者生存,实现长期、持续的血液学和CMR:①应用贝林妥欧单抗+达沙替尼治疗后,患者DFS率和OS率分别为75.8%和80.7%(图1);②贝林妥欧单抗+泊那替尼诱导治疗后,患者CMR率为87%,估计1年EFS率和OS率均高达95%(图2)。
不应用化疗药物尤其是能穿透血脑屏障的阿糖胞苷和甲氨蝶呤时,中枢神经系统(CNS)复发是临床面临的挑战之一,目前可以通过增加鞘内注射次数或选择特异性CNS预防方案来降低复发风险;在监测Ph+ALL患者的病情变化时,基于二代基因测序的MRD评估可能会优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BCR::ABL1,同时实现早期、持续的CMR与患者更好的临床结局相关。

图1. 以贝林妥欧单抗为基础的无化疗方案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图2. 以贝林妥欧单抗为基础的无化疗方案显示出深度缓解和生存改善效果
专家讨论
泰安市中心医院白观臣教授
目前移植仍然是Ph+ ALL患者的重要治愈手段,患者应用TKI治疗达到CMR后是否适合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还需临床进一步的研究;国内常用的MRD检测手段为流式细胞术,相较而言,NGS检测结果更为灵敏,值得临床推广以增加其可及性。
成人微小残留病阴性(MRD-)ALL中贝林妥欧单抗的应用
山东省立医院房孝生教授:国际3期ECOG-ACRIN E1910研究:贝林妥欧单抗治疗MRD-成人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3。
房孝生教授
背景:对于B-ALL患者而言,经联合化疗后即使达到MRD阴性,也仍会复发。双特异性抗体贝林妥欧单抗是成人复发或难治性(R/R)以及MRD阳性B-ALL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研究旨在评估贝林妥欧单抗对处于缓解期且MRD阴性的成人B-ALL患者的疗效。
方法:共纳入224例MRD- B-ALL患者,随机接受4周期贝林妥欧单抗+4周期化疗(贝林妥欧单抗+化疗组)或单纯化疗。主要终点为OS,次要终点为RFS。
结果:与单纯化疗组相比,贝林妥欧单抗+化疗组显著改善患者生存(图3,3年OS率为85% vs 68%,P=0.002;图4,3年RFS率为80% vs 64%),并在<55岁的患者人群中获益更大(图5,3年OS率为95% vs 70%,3年RFS率为87% vs 70%)。
结论:MRD-成人B-ALL患者在巩固化疗中加入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可显著改善生存。

图3. MRD阴性患者接受不同治疗策略后的OS率

图4. MRD阴性患者接受不同治疗策略后的RFS率

图5. 不同年龄段MRD阴性患者总生存率
专家讨论
淄博市中心医院刘艳教授
贝林妥欧单抗最早在临床用于治疗R/R B-ALL患者以及移植前MRD的清除。近年来,很多中心都在探索贝林妥欧单抗+低强度化疗在ALL一线治疗中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E1910研究在MRD-成人B-ALL患者的巩固化疗中加入贝林妥欧单抗后,有效改善了患者生存,这对于未来临床ALL患者的全程管理以及如何维持更久的MRD阴性状态等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且贝林妥欧单抗在<55岁患者中的获益也为年轻ALL人群开辟了新的治疗思路。
会议总结
在现场高涨的学术氛围中,刘朝霞教授和陈春燕教授做出总结并表示,本次活动文献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相信在座的各位同道都获益颇多。持续的MRD监测对于ALL患者的后续治疗调整和预后评估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早期获得并维持长久的MRD-状态有助于ALL患者实现长期生存。E1910研究选择贝林妥欧单抗+化疗作为MRD-患者的巩固治疗策略并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存率,或许这部分患者未来不需要接受移植也能实现良好的长期生存。鉴于我国每年的移植数量有限,该研究结果足以让每一位临床工作者受到鼓舞!目前临床正在积极探索贝林妥欧单抗在ALL患者全程治疗管理中的应用,期待贝林妥欧单抗未来能让更多ALL患者从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