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再障的方法有哪些?通常来说,再生障碍性贫血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几个时期,但只要患者没有完全失去造血功能,就不需要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可以通过药物进行控制,而且现在临床上治疗再障也主要是通过药物来进行的。那么临床上到底有哪些治疗再障的方法呢?

  血液病专家指出:在临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过程中,根据疾病变化速度和病情轻重,结合血象和骨髓象可将再障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使用的药物也有所不同。

  治疗再障的方法有哪些?

  方法1.脾切除:用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效率50%左右。部分患者切脾后血象改善不多,但术后出血症状减轻或消失。手术适应证:髂骨骨髓增生活跃,红系增生活跃,网织红细胞>2%;出血较重,各种内科治疗方法失败且危及生命时,手术的死亡率<4%。

  方法2.改善骨髓微环境药物:此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可能通过兴奋神经、调节骨髓血流,改善骨髓微环境而发挥作用,常用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如一叶秋碱8~24mg/d,肌内注射,6月以上,副作用有手足麻木,肌肉轻度震颤。

  方法3.联合用药: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能产生协同作用,不但可相应减少一些药物剂量,减轻毒副作用,而且有助于提高疗效。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常见的联合方法有ALG/ATG(通常合并使用常规剂量甲泼尼龙)加环孢素A加雄激素,或ALG/ATG加环孢素A加造血细胞生长因子。

  方法4.造血细胞生长因子: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或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150~300μg/d,皮下注射,每天1~2次。长期使用(6个月以上),可望得到造血功能恢复,常见副作用有发热,皮疹,少见有骨痛,恶心,水肿。这是比较常见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药物。

  治疗再障的方法有哪些?以上内容向大家介绍了治疗再障的一些方法,大多数药物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原理都是注重促进造血功能上,无论是使用造血细胞生长因子,还是改善骨髓环境都是这个目的。如果您对于上述内容还有什么疑问,建议直接咨询专家。

作者 yatao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