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在我国的发病率已经上升到7.4/10万,该病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且老年人发病率较高。再生障碍性贫血危害严重,想要更好地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选择科学有效的疗法是关键。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和感染综合征。    

  再生障碍性贫血常见治疗方法有哪些?

  1.雄激素和蛋白合成同化激素治疗

  雄激素是治疗慢性再障的首选药物。它能促使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素(EPO);巨噬细胞产生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肝脏和肾脏存在5β-降解酶,使睾酮降解为5β-双氢睾酮和胆脘醇酮,后两者对造血干细胞具有直接刺激作用,促使其增殖和分化,因此雄激素治疗必须在有一定量残存造血干细胞的基础上,才能发挥效果。急性再障有时显示不出效果,可能与残存的干细胞太少有关。慢性再障有一定疗效。

  2.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骨髓或直干细胞移植是急性再障的首选治疗方法,移植后长期无病存活率可达60%~80%,其适应证一般年龄<20岁,有hla配型相符供者,术前少量输血或未经输血,因输血易使受者对献血员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致敏,易发生排斥而使移植失败。预处理一般以环磷酰胺50mg>80%,5年生存率>70%。因此急性再障有移植适应证者应首选异基因骨髓或血干细胞移植,但必须按移植常规进行,尽量减少移植相关合并症。

  3.免疫抑制剂治疗

  一部分再障患者是由于免疫功能失调,因此近年有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再障,目前常用的有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剂量为40mg/(kg·d),静脉点滴,连用4d,或10~15mg/(kg·d),静脉点滴8~14d,可同时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用单倍体相合亲属提供的骨髓细胞输注,在上述免疫抑制治疗后应用雄激素,一般认为羟甲基雄酮效果好,副作用轻,3mg/(kg·d),连用3个月后评价疗效。有效率20%~80%,多为45%~50%,完全缓解率约占20%,有效病例中15%有复发。从目前积累的病例分析看,疗效与不同ATG或ALG制剂和选择病例有关。诊断后早期用药(<6个月)、粒细胞≥0.2×109/L、血小板≥30×109/L效果较好。一般认为疗效与病因、年龄无关,联合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比单用ATG或ALG效果要好。药物反应有发热、血小板减少、低血压、血清病反应等;应积极处理。

  4.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再障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首先要分清是急性再障还是慢性再障,然后再根据疾病不同阶段,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首先强调辨证施治和持久治疗,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分阶段或在同阶段采用中西医并治。再障的实质是肾虚,故多采用补肾法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通过上述内容我们了解了再生障碍性贫血诸多治疗方法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才可以更好地摆脱贫血。如果您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欢迎您直接咨询血康医院在线专家。

作者 yatao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